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当前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安顺地名故事·镇宁弄染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弄染是镇宁自治县沙子乡下坝村的一个村民组,原属关岭县六马区,1956年8月划入镇宁县。村寨距镇宁县城46公里,距乡政府3公里,全寨现有住户 54户,312人,主居布依族,杂居汉族。布依族人口占绝大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寨。“弄染”布依语意为:有山有水。该寨背山而居,后山四季林木葱郁,寨中参天古树百余,更有柔竹叠翠,民宅掩映其间,缕缕炊烟,朝夕相映。

弄染寨从清咸丰年间到民国初期曾是周围几十华里乡民进行集市贸易的乡场,那时按12生肖确定场期,弄染为羊场,集市具体地点就在寨子边的大平地,至今依然有人称“羊场大地”。从民国初期的政区情况看,弄染位于镇宁、关岭、紫云三县交界的中心区域,也是通往广西、云南的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九流往来密集,一度成为黔中少数民族地区商贸物流基地,也是行商及马帮歇息之地。上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外来户不断迁入,弄染逐渐形成以布依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村寨,约200多户千余人口。1935年春至1936年底,一场政治变革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寨的命运。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长征途经弄染。当年这里住着一个布依族农民,名叫陆瑞光(即人们喊的陆麻二),那时他有35岁。他家原来住在现属紫云县火烘乡平寨村洛岗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欺凌和歧视,不得已搬到弄染居住。但是,那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特别是周西城、李小炎以及后来的毛光翔、王家烈等军阀,互相争权夺利,战事频繁,械斗不息;拉夫抓兵,派未要粮,抢牛夺马,弄得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当时血气方刚的陆瑞光,感到官府的压迫日胜一日,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过,只有自己起来反对官府,实行自卫,于是他就跟着大哥陆吉光习枪弄武,练得一身好枪法。但是一家人的力量单薄,仍抗拒不了官府和军阀,这时他又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不受凌辱与歧视,只有多组织人枪与官府和军阀抗争,于是,他便把自己的想法与本民族的穷苦农民言讲。不甘受欺凌的族人,纷纷赞许,就这样他们高举反抗的义旗,抗捐抗款,打富济贫,誓与官府作对。因为陆瑞光勇敢善战和有些组织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弄染一带贫苦农民的带头人。他曾带人攻打过紫云和镇宁县伪政府。有一年陆瑞光的人马攻进镇宁城,不但赶跑了伪县长,还从有“特权”保护的天主堂内抓出“避难”的土豪劣绅进行处罚,法国传教士也逃跑躲避,无可奈何。于是他打开地主豪绅的仓库,分粮给贫苦人民。镇宁全城,张灯结彩,老少欢愉。此举,使陆瑞光的大名,震慑官府豪绅。为伸张正义,显示民力,陆瑞光还经常带领人马活动在黔滇公路上的大坡顶、黄果树、白水河、安庄坡和祝英哨一带阻击和拦截过往的军阀部队,搞到不少枪支弹药武装自己。陆瑞光的举动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当时就成了镇宁、紫云等附近几县号称的“四大天王〞之一;他也就成了官府心目中的“叛民”,对他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曾多次派兵进剿,血洗弄染及其附近的村寨,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少数民族农民。陆瑞光的父亲陆品山,大哥陆吉光等也惨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

陆瑞光反对官府,打富济贫的举动,曾受到中共地下党组织赞扬。由秦天真同志到安顺帮助建立的中共“安顺县工委”的书记谢速航同志,曾在地下党办的“烽火”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农民领袖四大天王》的文章。

反动政府和军阀把陆瑞光无法,伪二十五军就使用“招安” 的伎俩,将他的队伍编为一个团,并委他当团长。后来,王家烈又任为镇宁、关岭和紫云三县的保安司令。调他云东征西战,企图把他的队伍搞垮。由于他未能识破反动派的奸计,在与板乐王仲芳的冤家仗中,加深了矛盾,征战的结果虽是各踞一方,互不侵犯,但已两败俱伤,反动派从中渔利。

1935年4月16日,春光明媚,和煦的阳光照射到了弄染,使这个久在冬寒春冻的布依族山寨,沐浴在温暖的气氛之中,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感到特别的舒畅。

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由彭德怀军团长和杨尚昆政委率领,从安顺、紫云进入了镇宁。根据中共安顺县工委送给红军联络处的情报。到沙子沟后。即派先遣人员到弄染找陆瑞光。

由于陆瑞光当时对共产党的政策和红军是什么样的军队没有认识,他早带着弟兄们隐蔽到弄染寨后的深山密林中去了。先遣人员回报情报后,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彭军团长和杨政委,决定亲自到弄染,部队进寨后,先找到陆顺芳,李代主任叫他去找,陆瑞光还是不敢贸然来见,只派伍国斌来见红军。因红军从地下党和有关人员的导报中知道陆瑞光人像貌特征,认出伍国斌不是陆瑞光。后又派张海宽,还是被认出来了。陆瑞光只好半信半疑地大着胆子下山来。刚进寨子,眼见红军都有秩序地坐在大院坝里,没有一个进入民房。陆瑞光亲眼看到红军纪律这样严明,放心了。他情不自禁地走向红军集结地,对一个胖胖的红军首长说:“我就是陆瑞光。”并转身吩咐张副官快找人做饭,安排弟兄们杀猪。他还说:“如果家里的米不够,让寨子上各家把现有的米拿出来,回头到仓里(陆自家的仓)抬谷碾米还给大家。”

陆瑞光安排后,力请李春富、彭德怀、杨尚昆等领导同志到家。就住在一间厢房里。在喝酒、吃饭时,陆瑞光向红军领导诉说了少数民族的痛苦。红军领导向陆宣传了共产党的政策和革命道理。告诉他对敌人时刻保持提高警惕,要加强民族团结。一席话正说在陆的心坎上,他极为高兴,连连叫妻子罗氏添菜加酒。当晚便与红三军团订立了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的协定,同时还商定留下红军干部方武先同志为首的十二名伤病员、工作员。对此,三军团领导曾向中央军委发了电报。其电内容如下:

三军团彭杨致军委电:沙子周(沟)百数十里,有夷(即布依族)兵约干,有师团营组织,一首领名陆瑞光,我们已与其订立协定: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材)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留有一批伤病员,赠步枪 36支,并留一批工作员。

1935年4月16日7时30分。

红军宿营弄染寨的当天晚上,全寨老幼像过节日一样欢快,寨上的人家,有的桃米,有的抬着蒸好了的饭、做好的菜,有的还提着鸡鸭,拿着腊肉,兴高采烈地给住在寨外的红军送去。籍火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熊熊的火焰,染红了天际。红军与群众促膝谈心沉浸在相逢恨晚的欢乐气氛之中。

红军离开弄染时,全寨的布依族农民都出来欢送亲人,依依惜别。

陆瑞光带了二十多个弟兄,送到了乐纪坡顶,红军从马驮上抽下一面红旗,解下了两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和一些手榴弹赠送给陆瑞光。红军首长又拿了付望远镜给陆瑞光身边的王文亮说:“你经常跟随陆司令,这个对你们有用处”。

1936年春,紫云县宗地杨排方来到弄染来,杨排方和陆瑞光很好,杨有十多支枪,方武先营长和陆瑞光动员杨排方开展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蒋介石。杨同意后,方武先同志安排四个红军(钟德秀、钟文才和两个贵州籍的)跟杨排方到紫云开展工作。反动派就说杨排方私通红军和四大天王的陆瑞光,派兵打散了杨排方的人。贵州籍的两个红军就回了遵义地区的老家,钟德秀和钟文才后来都在紫云县安了家。

1936年,红军干部方武先同志和陆瑞光商定,带了几百人枪,准备渡北盘江沿广西右江找邓小平、张运逸同志领导的红七军,不幸中途遭敌阻击,吃了败仗,只得又回到弄染。

1936年12月26日,陆瑞光在弄染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军134师诱捕。1937 年2月20 日,杨森以陆军第二十军司令部、四川剿匪第四路总指挥部名义将陆瑞光杀害于贵阳八鸽岩。在抓走陆瑞光的同时,反动派又血洗了弄染,捆绑了一百多人,包括布依族、苗族农民和留在弄染的几位红军战士,惨无人道地埋在大坪地的一个土坑内!真是目不忍睹。

“12.26” 事件后,弄染处在白色恐怖中,许多村民,尤其是家中青壮年被杀害的家庭陆陆续续搬迁或者逃亡,整个村寨一片萧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才又有一些住户相继迁回。又经过半个世纪的更迭和发展,弄染才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历史不会忘记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村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